
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之所系,是立国之本、强国之基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制造业增加值预计达8万亿元,对全球制造业增长贡献率超过30%,中国制造由大向强的步伐更加坚定。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,“加快建设制造强国”“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”,为未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。
在此背景下,如何为制造业提供更加适配的金融服务,成为摆在金融机构面前的重要任务。作为连接金融与产业的重要桥梁,租赁公司、财务公司、信托公司等非银金融机构有其各自的特色功能和专业优势。站在新的起点,非银机构应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的“十五五”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,深刻认识和理解把握面临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,用更精准的服务壮大制造强国的根基。
一是为筑牢产业根基提供特色化金融方案。制造业稳步发展需要持续的创新投入以及加快产业升级步伐,非银机构也应提供与之发展相匹配的更精准的赋能手段。例如,在更好满足企业设备更新需求,支持加快淘汰落后设备,促进产业智能化、绿色化发展方面,金融租赁公司可充分发挥“融资+融物”的优势,采用直租、回租、经营租赁等多种形式,促进设备“生产者”和“使用者”的有机连接;财务公司可以发挥深耕贴近产业的先天优势,挖掘并对接集团成员企业的设备更新换代和技术改造需求,提升金融服务质效。在满足实体企业全方位金融需求方面,信托公司可以综合运用债权融资、股权投资、标品投资、资产证券化、风险处置服务信托等多种金融工具,提供综合金融服务。
二是为深化实数融合提供多元化金融支持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人工智能深度赋能制造业,智能制造成效明显,加快了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发展以及金融资源的有效供给。仅以2021年至2024年金融租赁行业在科技金融领域的项目数量来看,存量项目规模近3年持续增长,保持年均66.05%的复合增长率;2024年新增项目数提升至35188个,同比增长84.78%。未来,非银机构可融入企业科技创新全过程,不断扩展服务范围。例如,早期信托公司可提供“耐心资本”,助力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;在成长阶段,租赁行业从设备融资转向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,针对科技型企业推出知识产权质押和研发设备共享等租赁产品,还可以发挥区域集聚效应,通过产业集群和金融服务的互动,助力企业实现突破和量产。
三是为推进绿色制造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。数据显示,我国累计培育国家绿色工厂6430家、绿色工业园区491个,形成较为完善的绿色制造体系。面对制造企业绿色转型中的金融需求,非银机构可以全力开辟差异化的服务领域。金融租赁公司依托产融结合优势,在国家战略性科技领域构建起多层次服务体系,通过定制化租赁产品与全流程服务,有效衔接技术研发、成果转化与规模化应用;绿色信托的工具箱涵盖绿色信托贷款、股权投资、资产证券化、碳资产收益权信托和公益慈善信托等;财务公司聚焦集团产业,为企业量身定制绿色金融解决方案,精准支持清洁能源、节能环保、生态修复等领域。
当前,一些非银机构的产融结合、特色发展仍存在问题和不足。有的机构以产融协同为名,行资本套利之实;有的机构疏于对底层资产或设备运营效率的跟踪服务;有的机构追逐核心企业信用,忽视中小供应商的真实经营能力等。凡此种种现象,或是因为并未真正触达产业核心,但根源在于相关机构的战略短视,缺乏对制造产业周期、发展趋势以及供应链结构的深耕意愿与专业能力。
当前,“十四五”收官在即,“十五五”序幕将启。非银机构应进一步增强责任感、使命感和紧迫感,锚定“十五五”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,在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特色化经营、差异化发展。首要的是坚守风险底线配资预警网,找准定位、专注主业;其次是构建对产业认知的坐标系,深入车间厂房与研发中心;最后是突破能力瓶颈,为壮大制造根基提供更多优质金融服务。
同辉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